隨著國內市政污水的市場模式由原來的EPC向后來的PPP或者BOT、TOT等方向的轉變,運營成本成為了水務企業最關注的一個點。污水廠的運營成本90%以上由電費、人工、藥劑三部分組成(近年又新增了污泥處置的費用),其中藥劑成本成由原來的占比20%以下提升至30%以上,而增加的主要部分為新增碳源的投加費用。
我們講脫氮之前,先梳理以下氮平衡的狀態,污水中含有的氮類物質最后只有三條出路:
A:出水中攜帶的氮很好理解,說白了就是出水的TN檢測數據,按照18918-2002中一級A的要求,那就是15mg/L,我們在運營的過程中一般的內控指標未10~12mg/L;
B:同化作用形成的污泥這個占比比較小,一般情況下我們按照去除BOD5(注意是BOD5,不是CODcr,這個差別還是比較大的)的5%來計算,通俗的算法就是進出水BOD5濃度差×0.05;
C:反硝化形成的氮氣排入大氣,這個是去除的N的主力軍,以市政污水為例,一般能占比TN去除率的60%以上。
常用碳源:
當前常用的外部碳源主要有甲醇、乙酸、乙酸鈉、葡萄糖、復合碳源等,按照經濟性來說甲醇是最高的,但是甲醇屬于?;?,采購、運輸、保存都比較麻煩,除了一些超大型的污水廠使用,實際使用的較少。
目前污水廠應用較多的是乙酸鈉,這個玩意性價比確實一般,但是頂不住效果比較好,總體來說比較穩定,實際上甲醇在很多項目上的投加量確實是比計算量要大一些,乙酸鈉的投加量比計算值要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