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碳源是目前研究較為成熟,應用較多的碳源,主要包括:低分子有機物,如甲醇、乙醇、乙酸等以及糖類,如葡萄糖、蔗糖。 投加適量這類低分子有機物在反硝化過程中均能實現完全脫氮,由于每種碳源代謝途徑不同,造成反硝化速率各不相同其中以乙酸、甲醇的反硝化速率最快,丁酸、丙酸次之,葡萄糖的最慢。
70%污水廠的脫氮除磷問題,這3種方案可解決!與UCT工藝相比,BCFS工藝在主流線上增設2個反應區—接觸區和混合區。介于厭氧區與缺氧區之間的接觸區相當于第2選擇池,可以有效控制絲狀菌的異常生長,防止污泥膨脹的發生;另外,也因回流污泥先回流于此進行反硝化脫氮反應,給PAOs厭氧釋磷營造了良好的“壓抑”環境。介于缺氧區與好氧區之間的混合區相當于一個“機動單元”,可通過曝氣系統的啟閉靈活地控制其前端好氧區和后端缺氧區的氧化還原電位,也可在低C/N條件下誘導反硝化PAOs成為優勢菌群而發揮同步脫氮除磷,實現“一碳兩用”。JHB工藝中的氮素的脫除主要發生在污泥反硝化區和缺氧區,且兩者的脫除量相當,污泥反硝化區的設置改變了氮素在各功能區的分配比例,使厭氧區能夠更好地專注于釋磷。
反硝化菌要求要求反硝化過程中的碳源是低生長量的碳源。單碳化合物的生長量最低,因為從單碳化合物中合成細胞物質所需能量較大,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細胞的生長,而將碳源氧化,使硝酸鹽和亞硝酸鹽轉化為氮氣去除,甲醇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沒有衍生的副產物,是最清潔的碳源,從這個角度來講甲醇這種單碳化合物做碳源效果最好,其次是乙醇,糖類等易降解有機物。
大量試驗結果均顯示,甲醇、乙醇、乙酸及糖類物質做為碳源時,脫氮效率要明顯高于未投加是的反硝化速率,是可利用的碳源。這類碳源雖然能夠取得良好的反硝化效果,但長期投加帶來的運行費用增加,是限制其應用的主要因素。
即當進水SS濃度較高時,開啟初沉池進一步降低SS;當進水SS濃度較低時,開啟超越管超越初沉池來減少有機物的損失。以期增加后續處理工藝中有機碳源的含量。(3)減少初沉池的水力停留時間。常規來講,初沉池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2h,有些業內人士提出將初沉池的停留時間減少至0.5~1h,或者適當提高沉砂池池的水力停留時間,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取消初沉池所 帶來的一系列弊端。因反硝化不徹底而殘余的硝酸鹽隨外回流污泥進入厭氧區,反硝化菌將優先于PAOs利用環境中的有機物進行反硝化脫氮,干擾厭氧釋磷的正常進行,最終影響系統對磷的高效去除。
不過外加碳源的最理想的還是乙酸鈉,乙酸鈉也叫醋酸鈉。液體醋酸鈉在污水處理中主要作用:為反硝化菌補充碳源,對反硝化污泥進行訓化,之后利用緩沖溶液將反硝化過程中pH值的上升幅度控制在0.5范圍內。反硝化菌可過量吸附CH3COONa,因此在以CH3COONa為外加碳源進行反硝化時,可將出水COD值也能維持在較低水平。當前所有城市及縣城的污水處理想要達到排放一級標準就需要添加乙酸鈉做碳源。